第154章(第3页)
其次,它给出的答案都很简单。譬如说,我这次问的是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是否能够得到胜利,它会回答英国会得到胜利。但你要问它会损耗多少人员,会消耗多少粮食,需要多久时间才能结束战争?
这个它就回答不出来了,即便能够回答的出来,我也承担不起这笔消耗。
还有的就是,它不能提前发出预警,但这可能就是人类所能做到的极致了。毕竟再往前一步,那是许多神明也没能做到的事情。”不然,威灵顿公爵可能可以避开那次刺杀,女王陛下也不会次次遇险,“或许是……”女王陛下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她想说的是,“或许是上帝还没有做好准备,要将这样重要的权柄交在人类的手中。”这听起来可真是太可笑了。他们在用人类的造物亵渎上帝的智慧,却还指望上帝给予他们庇护。
女王只是摇摇头,“还有件事情,”她问巴贝奇,“有关于长途通讯的问题你解决了吗?”
巴贝奇惊惶了一瞬间,他马上低下头去,“我……我还在研究……”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差分机的运作原理,你可以将差分机看作一个天生聪慧无比,却只能呆在襁褓里的婴儿,它哪里都不能去,所需要的营养全都由人类给予,人类喂的越多,它的反应就越迅速,给出的消息也越准确,还会随着你喂养的东西品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功能,就像是银行和报社中的差分机,它们所承担的职责完全不同。
而通过差分机传讯,又是巴贝奇的又一个极其有用的发明。
他和女王说,他从汽笛风琴中得到了启发,而造出了可以与差分机连动的传讯装置,简单点来说,就是在读取了打孔卡片后,差分机反过来控制蒸汽机阀门,让蒸汽快速地通过一个管道,每个管道对应二十六个字母,一方发出,一方接收,就可以将讯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或者是所有的地方向着一个中心点聚集,但这个距离一直受到管道和蒸汽机马力的限制,蒸汽与大气压力所能创造的功越大,管道越光滑越平顺,接收到的信息就越准确,越快捷——反之亦然,所以一旦要长距离的传递一个消息,就需要设立中转站,也就是A得到的信息传到B,B再将这个信息传到C,C再将这个信息传到D……就这样一站一站的传下去,距离越远,这个消息越有可能出错。
所以巴贝奇一直在研究长距离传送消息但不会出错的机械设备——“我只能保证五英里之内的差距不大于百分之十。”他的声音很低,而女王已经面露不快之色:“那我还不如找个肺活量大的士兵举着喇叭吹。”
“我会努力的,陛下,我会竭尽全力……”巴贝奇哀求道。
“你想要什么都可以说出来。”女王陛下毫不犹豫的说道,“但我要快。克里米亚战争即将到来。虽然‘诺查丹马斯‘’告诉我们说,我们会得到胜利,但我希望这场胜利来的更全面,更快速,我希望这一战能够奠定英国在全世界的强者地位。”
“算了……”她思考了片刻,皱眉说道:“这样吧,你先试验一下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所要用到的差分机传讯装置的安装和运行。”
“您打算在战场上用这个吗?”
女王陛下用一种看傻瓜的眼神,看了一眼巴贝奇,“要不然呢,你以为我会用它来传递情书吗?”
当然是战争,世界上所有的发明,几乎都是最先使用在战争中的。从最粗陋的黑曜石匕首到现在的差分机与蒸汽机,“我希望你能够在一个月内给我一个结果,简陋点也没关系,我要看它动起来。”
她说完了这句话就转身离去,完全没有倾听巴贝奇抱怨或者是祈求的意思。
虽然巴贝奇被迫留在了伦敦塔的地下,但他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最好的,甚至连曾经的亲王也比不过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可以在伦敦塔内散步,仰望星空,他的家人得到了最好的安置,他的孩子在将来也能够获得一个爵位和一门好婚事,安然无忧的度过整个人生。
但让巴贝奇时常感到惊恐的是,他确实发明了差分机,但用差分机传讯,却是他挪用,或是剽窃了他人思路与成果的结果。
1753年,同一个叫做摩尔逊的人,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用代表二十六个字母的二十六根导线通电后进行消息传递的结果……那时候摩尔逊的发明因为需要的导线太多,设置繁杂,静电感应的距离有限而被放弃——他偶尔读到了摩尔逊的日记,又得知摩尔逊因为意外身亡后没有他人再继续这种实验……在利益和荣誉的驱动下,他将这种想法应用在了自己的差分机上……
这份成果出来后果然大受欢迎,无论如何,蒸汽在管道中的穿行速度可要比人和马快多了,除了费用高昂之外,保密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女王要求他更进一步,现在还要用在变幻莫测的战场上……
这不是他的东西,他根本无法再进哪怕一步!
第501章意料外的客人(1)
爱德华王子在回去的一路上都表现的很兴奋。他之前见到了人类为了供奉神而创造的各种奇观和巨物,但这座真正被人类亲手造出来的神却还是第一次看到,尤其是他得知,他的母亲维多利亚女王都是在十七岁的时候才知道了这个工程的存在——这是一桩绝对不可以轻易向外吐露的秘密。
他现在尚未成年也未登基,母亲却愿意让他知道这样重大的秘密——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她并不介意他之前在那场阴谋中不够敏锐或是忠诚,也并未觉得他签署下那份可能叫自己的亲生父亲丧命的命令,是因为本性;冷酷无情,他还是她最为倚重和信任的长子,他在母亲心中的地位并未改变。
这样的答案让爱德华王子不受控制地轻松了起来,露出了些孩子的天真本性,忍不住在马车里问了女王陛下很多问题,女王也一一耐心的向他解答,直到他好奇的问出:“您预测过‘诺查丹马斯’的将来吗?”
“怎么说?”
“我的意思是说,‘诺查丹马斯’是否能够预测出将来会不会有比它更加厉害的‘诺查丹马斯’?会有什么取代它吗?”
女王明显地正了一下,她还真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人类总是在谋求更好的东西——更丰产的作物,更锐利的刀剑,更柔软的织物……教会曾经将之斥之为“贪婪”,但如果没有这份贪婪,他们都还是挂在树上的猴子——不过爱德华王子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最近在上辩论课,而辩论课中最为犀利的一种手法就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这是一种相当有挑战性的手段,意味着你得对对方的言论与理念了如指掌。
“我还真是没想过这个,或许在下次的时候,我们就会去问问‘诺查丹马斯’,一百年,两百年或者更久之后会不会出现一个比它更准确的预言机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