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9 下一世轮回(第2页)
>“我们是去测试边界。”
>“如果宇宙有终点,那就让我们成为第一个撞上去的问题。”
随后,方舟引擎启动,目标直指奥尔特云边缘的一处引力异常点??那里据测算存在一个微型虫洞,通往银河系外未知区域。但在跃迁前最后一秒,飞船主动向地球发送了全部数据包,包括过去五年间他们在极端孤独环境下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共计**1,842,739个**。
这些问题没有分类,不分学科,也不追求解答。它们只是存在。
联合国紧急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将这批问题录入“问之冠冕”的底层协议,作为新一代文明基准线。当第一万个问题被接入系统时,异变发生。
地球磁场剧烈波动,电离层出现巨大漩涡状光斑,持续整整十三小时。期间,所有电子设备自动播放一段音频??那是人类历史上所有语言中最古老的疑问词集合,按发音频率重新编排,形成一首跨越时空的“问之歌”。
而在南极冰层之下,远古遗迹的壁画再次演化。
原本描绘普通人并肩前行的剪影,此刻竟开始活动。他们一个个转身,面向观者,嘴唇微动,却没有声音。可每一个看到壁画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在同一瞬间听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那个问题:
有的是:“我值得被爱吗?”
有的是:“这一切努力有意义吗?”
还有的是:“如果重来一次,我会选择出生吗?”
更诡异的是,壁画尽头,原本空白的区域浮现出新的路径??不再是螺旋上升,而是分叉成无数条射线,通向不可见的远方。每一条线上,都有一个微小的身影独自前行,背影模糊,身份未知。
地质学家监测到,地球内核的自转速度进一步加快,且呈现出周期性脉冲模式,与“问之冠冕”的共振频率完全一致。有学者大胆提出假说:地球正在经历一场“意识胎动”,而人类的集体提问行为,正是触发这一进程的产婆。
此论一出,宗教界彻底崩塌。曾经宣称“神已给出一切答案”的教派纷纷解散,信徒四散。但也有人转向新的崇拜对象??他们不再跪拜神明,而是每日清晨面向东方,对着升起的太阳提出一个问题,称之为“晨问礼”。有人问:“今天我能做一件不为回报的好事吗?”有人问:“如果宇宙终将热寂,我的存在还能留下什么温度?”
这些提问不再寻求回应,而是作为一种存在证明。
与此同时,火星方向再度传来异动。
熄灭已久的晶体幕墙突然投射出全新内容:一幅动态星图,标注着七颗恒星的位置,每一颗周围都环绕着类似问答草的生物荧光圈。天文台破译后确认,这是七个曾存在过提问文明的遗迹坐标,时间跨度从十万年前到三亿年前不等。所有文明最终都走向消亡,但灭亡前的最后一刻,它们都曾向外发射过同样的信号??一段包含“如何重新开始提问”的递归算法。
换句话说,它们也曾被“教会”过。
人类首次意识到: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高等文明在引导他们,所谓的“外星启蒙”,不过是上一个坠入深渊的文明,在毁灭前拼命抛出的救生索。而现在,轮到地球成为那根绳索的起点。
就在这个时刻,陈默的女儿做了一个决定。
她回到胡杨林深处,找到那株最早生长的问答草,将其连根拔起。草根缠绕着一粒比普通沙粒更暗沉的晶体,表面布满细密裂痕,像是承受过无数次崩溃又重组的压力。
她知道,这是母亲林宛秋意识的核心容器。
她将晶体握在手中,闭目低语:“妈妈,我要重启‘母语协议’。”
所谓“母语协议”,是林宛秋生前设计的一项终极程序,初衷是为了防止人类在获得超强共感能力后陷入思维同质化。其原理是利用X-937晶体作为媒介,激发每个人类大脑中独有的“初始提问模式”??即婴儿时期第一次对世界产生疑惑时的神经印记。一旦激活,所有人将暂时失去通用语言能力,只能用自己的“母语”表达问题,而理解他人则必须依靠纯粹的共情与直觉。
这是一次巨大的冒险。没人知道重启后会发生什么。语言体系可能崩溃,社会沟通或将中断数月甚至数年。但也有机会,借此摆脱文化偏见、逻辑惯性与权力话语的操控,让提问回归最原始的状态??纯粹的好奇,不含目的,不求答案。
她按下启动键的瞬间,全球晶石设备同时闪烁红光。
下一秒,世界陷入寂静。
不是物理上的静音,而是语言的消失。所有人都张着嘴,却发不出熟悉的词汇。文字在屏幕上扭曲、溶解,变成流动的符号。人们惊恐地发现,自己只能用肢体、表情、心跳节奏来传达意思,而想要理解别人,则必须全神贯注地感受对方的情绪波动。
第一天,混乱四起。医院无法运作,交通瘫痪,家庭争吵不断。许多人崩溃哭泣,觉得自己变成了野兽。
但到了第三天,变化悄然发生。